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

怡文的故事(上)

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過度消費者的行為,以及他們的想法,我們決定尋找一個“因為無法控制消費而負債的人”當作我們的案例。而在開始尋找觀察對象之後,我們突然發現這樣子的人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,我們很快的就找到了一個和我們同樣是大學生的怡文。
以下,以怡文的故事,可以看到台灣這個消費社會下,一種年輕人典型的消費觀。

怡文,上個月剛滿二十一歲,一個在台北念大學的女生,自小在台南長大,考上大學之後就獨自北上念書,從大一開始就住在學校的宿舍之中。
怡文的媽媽固定在每個月的月初,匯生活費到怡文的帳戶之中,但是媽媽所給的生活費怡文總是覺得不夠,為了增加收入,怡文在大二上的時候開始,刻意選修較少的學分,空下多一點的時間打工。
怡文手頭上的錢,從來都不足夠。怡文已經將打工的時間從大二時的六小時,增加到現在的二十小時,但怡文卻還是覺得錢不夠用。怡文的習慣是這樣子:只要手邊有錢,就一定會忍不住全部拿去花掉。所以,就算打工的收入增加了,卻還是一樣花的一毛不剩。不僅花光手頭上的錢而已,每次只要遇到換季,或是百貨公司周年慶的那一個月,就會小小再欠上親朋好友一筆債,雖然每次最多只會借個一千元左右,但在不知不覺中,積欠未還的錢已經累積到萬元了。

怡文一個月的零用錢加打工薪水約一萬五千元,通常會全部花光光。雖然怡文都會在月底拮据、過著只能吃泡麵度日的時候,小小反省一下,並且發誓要好好記帳,量入為出。但這樣的誓言,總是在下個月的錢入帳後,馬上忘得一乾二淨。戶頭的錢剛進帳,就馬上開心的約好友出門逛街、唱歌、吃飯、購物,直到發現戶頭的錢又快變赤字才又開始反省。有時候,如果能夠因為月底的節省,剩個一兩千塊,就會拿去還之前跟朋友借的錢。但這樣的情形其實很不常出現,相反的,通常都是不僅沒還到錢,反而又借個五百一千元。
怡文的媽媽給了女兒一張信用卡副卡,會給怡文這張信用卡是擔心女兒有緊急需要用錢的時刻。媽媽為了讓怡文不亂刷卡,在將這張卡交給怡文的時候,先跟怡文達成了協議:如果使用了信用卡,就必須要還錢給媽媽。然而,怡文從大一拿到信用卡起,總共已經刷了三萬多元,卻仍有一半以上的錢都還欠著,還不出來。(待續)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