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費主義的社會
連流行也退流行沒有一個年輕人不關心流行。流行有個你我都熟悉的特點,那就是沒有人熟悉流行。流行一直在變,變到今天沒有人愛講「流行」這個字眼,不知何時開炲紛紛改口「夯」、「時尚」,連流行也被流行自己打敗。為了成為達人教主接班人,有群年輕人一個個開始忙著「講究生活」。
在這個「高格調」社會中,沒去過某某餐廳就遜掉,衣櫃裡缺了某某品牌就不時尚。「消費」變成人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。這樣的消費觀念之下,越來越多人開始做出超乎自己能力的消費行為。
年輕人一直在追流行,流行一直在變。變到窮追不捨的好青年們,連自己口袋空空也來不及發現。
現金卡,是妖孽?還是照妖鏡?
青年追逐流行被視作社會上一個永遠不變且稀鬆平常的風景,但直到某天「卡奴」這個名詞忽然大量出現在各個報章媒體,才讓台灣社會注意,越來越多人有「消費性負債」的行為。
而金管會為了解決積欠卡債的問題,做了一系列教導守信用的廣告。金管會將現代人的負債行為視作是這些人沒有道德觀的表現,希望藉由告訴民眾守信用的重要,來改善這樣的負債問題。
但我們認為做超過自己能力消費的現象,不應該被視為個人行為的偏差。其背後應該有更多值得探究原因,若能找到根本原因,應該就可以找出能夠影響過度消費情形的方法。
不是屬於小族群的問題
探究影響社會風氣的原因,不難發現充斥在每個人的生活裡的媒體有很大的影響力,而其中,以散布消費訊息為主要存在目的的廣告,更是使社會奢華、崇尚購物的主要原因。
現代人因為習慣於暴露在媒體的影響下,往往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,將這些消費資訊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。然而,台灣的媒體教育卻不足,多數民眾無法察覺自己所受到的影響,同樣的,也沒有人重視這樣的行為,於是社會的風氣就隨著民眾所受到的影響而改變了。而其中,從小暴露在大量媒體環境中長大的這群青年,如果沒有從家庭以及學校的教育中得到相關知識,就因此形成了以消費為生活重心的價值觀。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